2016-09-29
105年9月28日梅姬颱風造成人倫林道15K落石,影響林道通行,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水里工作站森林護管人員清除路面落石後,車輛即可通行。
2016-09-29
105年9月29日林務局楊宏志副局長至宜蘭縣壯圍鄉東港海岸災害勘查及羅東處礁溪站同仁漂流木清理註記。
2017-07-14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原本遍布著大面積的阿美族傳統水梯田,連綿在山、海之間,為東海岸獨特的文化地景,因70年代開始逐漸休耕,使自然與文化地景和諧共存的景像不復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自2010年起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並以「海稻米」作為梯田復耕之稻米品牌,提升農村生產價值和文化價值。
2017年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及復興部落水梯田辦理「2017米耙流濕地藝術季」活動。我們邀請9位國內藝術家,2位國外藝術家來到豐濱鄉港口部落、復興部落,呼應米粑流(MIPALIW,阿美族語為『互助』之意)精神,以「大地美學」、「三生型態」、「生態旅遊」為基底,水田為舞台,藝術為媒介,「互助而美好」為核心價值進行駐村創作。除了可以欣賞到精采的藝術作品之外,米耙流濕地藝術季也會舉辦「撼動稻浪音樂會」、「MISALAMA來玩市集」與「行走部落輕旅行」,在花東沿岸的部落中,以體驗藝術之姿,敘說里山倡議「社會-生態-生產」的互助關係,傳遞落實生活美學。
開幕典禮於2017年7月1日於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水梯田登場,展至2017年10月31日,民眾可自由參觀,或參加部落輕旅行活動,
更多關於2017年米把流濕地藝術季,請上官方網站:http://www.mipaliwarts.com/
或是FB 搜尋 " 米粑流濕地藝術季 "
2017-07-14
2017米粑流濕地藝術季 – 互助而後美好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原本遍布著大面積的阿美族傳統水梯田,連綿在山、海之間,為東海岸獨特的文化地景,因70年代開始逐漸休耕,使自然與文化地景和諧共存的景像不復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自2010年起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並以「海稻米」作為梯田復耕之稻米品牌,提升農村生產價值和文化價值。
2017年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及復興部落水梯田辦理「2017米耙流濕地藝術季」活動。我們邀請9位國內藝術家,2位國外藝術家來到豐濱鄉港口部落、復興部落,呼應米粑流(MIPALIW,阿美族語為『互助』之意)精神,以「大地美學」、「三生型態」、「生態旅遊」為基底,水田為舞台,藝術為媒介,「互助而美好」為核心價值進行駐村創作。除了可以欣賞到精采的藝術作品之外,米耙流濕地藝術季也會舉辦「撼動稻浪音樂會」、「MISALAMA來玩市集」與「行走部落輕旅行」,在花東沿岸的部落中,以體驗藝術之姿,敘說里山倡議「社會-生態-生產」的互助關係,傳遞落實生活美學。
開幕典禮於2017年7月1日於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水梯田登場,展至2017年10月31日,民眾可自由參觀,或參加部落輕旅行活動,
更多關於2017年米把流濕地藝術季,請上官方網站:http://mipaliwarts.com 或FACEBOOK搜尋「米粑流藝術節」
2017-07-14
2017米粑流濕地藝術季 – 互助而後美好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原本遍布著大面積的阿美族傳統水梯田,連綿在山、海之間,為東海岸獨特的文化地景,因70年代開始逐漸休耕,使自然與文化地景和諧共存的景像不復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自2010年起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並以「海稻米」作為梯田復耕之稻米品牌,提升農村生產價值和文化價值。
2017年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及復興部落水梯田辦理「2017米耙流濕地藝術季」活動。我們邀請9位國內藝術家,2位國外藝術家來到豐濱鄉港口部落、復興部落,呼應米粑流(MIPALIW,阿美族語為『互助』之意)精神,以「大地美學」、「三生型態」、「生態旅遊」為基底,水田為舞台,藝術為媒介,「互助而美好」為核心價值進行駐村創作。除了可以欣賞到精采的藝術作品之外,米耙流濕地藝術季也會舉辦「撼動稻浪音樂會」、「MISALAMA來玩市集」與「行走部落輕旅行」,在花東沿岸的部落中,以體驗藝術之姿,敘說里山倡議「社會-生態-生產」的互助關係,傳遞落實生活美學。
開幕典禮於2017年7月1日於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水梯田登場,展至2017年10月31日,民眾可自由參觀,或參加部落輕旅行活動,
更多關於2017年米把流濕地藝術季,請上官方網站:http://mipaliwarts.com 或FACEBOOK搜尋「米粑流濕地藝術節」
2017-11-13
臺灣擁有特殊地理與環境景觀,多變的地景,孕育出多樣化的生物棲地及豐富動植物資源,顯耀珍珠般的光華,其中特別珍貴的生態體系、野生物棲地或自然地景,就仰賴自然保護區域來保育。
林務局主管臺灣的國家保護區系統,由「自然保留區」、「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等自然保護區域所構成,保護了珍貴的野生物及地景資源,為這片土地上豐富的生物保存更舒適與安全的棲息環境,並引導大眾瞭解臺灣所蘊藏的自然瑰寶及各類保護區域劃設之內容與意義。
本局最新出品的紀錄片《保島》,由生態攝影師跨足紀錄片拍攝的詹家龍導演執導,首部利用空拍技術一覽臺灣的自然保護區域,耗時2年,以中央山脈保育廊道為主軸,捕捉各式棲地、環境和物種的獨特風貌,看見臺灣最原始的地景與生態,展現這座寶島迷人的無盡藏。
透過《保島》,將感動人心的影像向國內外宣揚臺灣保護區域之美及重要性,使更多人看見臺灣的生態豐饒,聽見臺灣的生命之聲,告訴大家保育不僅是少數人,也不僅是本局的事,而是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們共同的責任,齊心打造一座更美好的保育之島。
完整影片可在政府出版品展售處(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購買喔!
保島FB 請參考,歡迎按讚喔!
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
2017-11-13
臺灣擁有特殊地理與環境景觀,多變的地景,孕育出多樣化的生物棲地及豐富動植物資源,顯耀珍珠般的光華,其中特別珍貴的生態體系、野生物棲地或自然地景,就仰賴自然保護區域來保育。
林務局主管臺灣的國家保護區系統,由「自然保留區」、「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等自然保護區域所構成,保護了珍貴的野生物及地景資源,為這片土地上豐富的生物保存更舒適與安全的棲息環境,並引導大眾瞭解臺灣所蘊藏的自然瑰寶及各類保護區域劃設之內容與意義。
本局最新出品的紀錄片《保島》,由生態攝影師跨足紀錄片拍攝的詹家龍導演執導,首部利用空拍技術一覽臺灣的自然保護區域,耗時2年,以中央山脈保育廊道為主軸,捕捉各式棲地、環境和物種的獨特風貌,看見臺灣最原始的地景與生態,展現這座寶島迷人的無盡藏。
透過《保島》,將感動人心的影像向國內外宣揚臺灣保護區域之美及重要性,使更多人看見臺灣的生態豐饒,聽見臺灣的生命之聲,告訴大家保育不僅是少數人,也不僅是本局的事,而是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們共同的責任,齊心打造一座更美好的保育之島。
完整影片可在政府出版品展售處(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購買喔!
保島FB 請參考,歡迎按讚喔!
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E4%BF%9D%E5%B3%B6
2017-11-13
臺灣擁有特殊地理與環境景觀,多變的地景,孕育出多樣化的生物棲地及豐富動植物資源,顯耀珍珠般的光華,其中特別珍貴的生態體系、野生物棲地或自然地景,就仰賴自然保護區域來保育。
林務局主管臺灣的國家保護區系統,由「自然保留區」、「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等自然保護區域所構成,保護了珍貴的野生物及地景資源,為這片土地上豐富的生物保存更舒適與安全的棲息環境,並引導大眾瞭解臺灣所蘊藏的自然瑰寶及各類保護區域劃設之內容與意義。
本局最新出品的紀錄片《保島》,由生態攝影師跨足紀錄片拍攝的詹家龍導演執導,首部利用空拍技術一覽臺灣的自然保護區域,耗時2年,以中央山脈保育廊道為主軸,捕捉各式棲地、環境和物種的獨特風貌,看見臺灣最原始的地景與生態,展現這座寶島迷人的無盡藏。
透過《保島》,將感動人心的影像向國內外宣揚臺灣保護區域之美及重要性,使更多人看見臺灣的生態豐饒,聽見臺灣的生命之聲,告訴大家保育不僅是少數人,也不僅是本局的事,而是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們共同的責任,齊心打造一座更美好的保育之島。
完整影片可在政府出版品展售處(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購買喔!
保島FB 請參考,歡迎按讚喔!
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E4%BF%9D%E5%B3%B6
2018-01-10
寶島農情-當森林遇上氣候變遷
專訪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業試驗所 邱祈榮副所長
來與大家說明:
我國林業的發展、氣候變遷下的林業發展...等議題!
2018-10-15
新北市貢寮里山擁有層層疊疊的水梯田,青農回鄉當農二代,用雙手與汗水守護這塊大地。其採用友善耕作方式種植稻米,並配合農委會林務局的水梯田濕地復育計畫,連接水田的森林及溪流復育,讓多種洄游魚蝦有乾淨的棲地,營造超過600種生物的家園,為故鄉環境盡心盡力。
2018-10-29
本集主要介紹屏東大武部落如何再受到莫拉克風災重創後,且面臨遷村命運,如何重建,且再前村長及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建立團隊,帶領族人一起重建家園,發展永續經營的林下經濟。當時副教授受農委會林務局委託,推動大武部落的里山倡議,不僅以保存生物多樣性為出發點,更是人和自然永續發展的方式,讓山林與人類共生共榮,成就一座最美的桃花源,一同來看大家對於台灣寶地的努力。
2019-08-16
嚮往自然,所以更致力維護生態,因為愛上花蓮的清凈與好山好水,賴萌宏選擇移居此地,並在這裡開啟了友善耕作之路。他以草生栽培種植有機鳳梨,更採生物防治的方式減少農損。此外,在林務局的協助之下,賴萌宏更致力於保育稀有環頸雉。他認為,這塊土地不是只有人類使用,更應該尊重原棲息地上的這些野生動物。在生產與生態之間,他持續尋找著與環境、與動物之間共存的完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