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8
《2013生態電影節 有影秀台灣》首映片─位於東海岸石梯坪12公頃的水梯田,因灌溉水源偏遠,維護不易加上人口外流,這片土地長達20年未耕作,已逐漸荒廢或陸化。2009-2010年透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補助花蓮縣執行的劣化地復育計畫,將原水路以經濟且環保的方式重新將水源引進,石梯坪地區的水梯田濕地生態,將逐漸演替成形,湧出源源不絕的生命能量。本紀錄片詳實記錄石梯坪水梯田的濕地生態復育過程,包含生物多樣性的發展與濕地物種進駐與演替等;記錄部落居民重拾這塊葹地後的互動方式,包含對待土地的良善態度、回復傳統「自然農作」與「零農藥」的耕作過程,忠實呈現水梯田濕地的復育對港口部落所產生的影響與改變。
2013-10-18
《2013生態電影節 有影秀台灣》首映片─位於東海岸石梯坪12公頃的水梯田,因灌溉水源偏遠,維護不易加上人口外流,這片土地長達20年未耕作,已逐漸荒廢或陸化。2009-2010年透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補助花蓮縣執行的劣化地復育計畫,將原水路以經濟且環保的方式重新將水源引進,石梯坪地區的水梯田濕地生態,將逐漸演替成形,湧出源源不絕的生命能量。本紀錄片詳實記錄石梯坪水梯田的濕地生態復育過程,包含生物多樣性的發展與濕地物種進駐與演替等;記錄部落居民重拾這塊葹地後的互動方式,包含對待土地的良善態度、回復傳統「自然農作」與「零農藥」的耕作過程,忠實呈現水梯田濕地的復育對港口部落所產生的影響與改變。
2013-10-17
Mijung來到台南青山漁港尋找泥巴上溜冰的魚,首先來個青山魚貨拍賣體驗,這是一般民眾也可以進場競標的,既有趣又好康的地方有空一定要來看看。接著來到北門潟湖濕地賞鳥觀賞特別的萬鳥群舞秀,再來到南鯤鯓代天府透過詢問得知泥巴上溜冰的魚的下落,接著前往雙春濱海生態遊憩園區一窺泥巴上溜冰的魚─彈塗魚的真面目,園區中復育有海茄苳、五梨跤、水筆仔、欖李等台灣珍貴的原生紅樹林,黃昏時候還可在此欣賞夕陽西下的景致,相當適合全家人來此休憩。
2013-10-17
今天來到高雄茄萣找尋最快的魚丸,由於興達港的轉型、海上休閒娛樂盛行,因此首先來一趟重型帆船的海上初體驗,接著來到茄萣濕地這個候鳥的新興濕樂園,觀賞各式各樣的候鳥,另外這裡還有滯洪的功能。在此得知有利的消息,這就前往興達港觀光魚市,找尋神人級魚丸快手,一分鐘可以做出168顆魚丸,三十幾年累積的實力相當不可思議。
2013-11-19
今天的節目帶著大家來到南投走一走,看看這裡的居民在水土保持局輔導協助之下,投注心力,改建自己的家園。水里上安社區經過協調後將堆積的石塊做成了護岸坡堤,而沉積的泥土更發揮了造林植草的功用,發揮了廢物再利用的精神。肥美的香菇是上安村的特產,在良好的生長環境,香菇長得快產量也大。另外到了葡萄產季,上安村也是湧入大量的人潮,好不熱鬧。來到魚池的澀水社區,這裡的居民結合了紅茶、陶藝等特產,發展了農村的新風貌。這裡是有名的紅茶生產地,處處可見採茶的農婦,另外這裡的土質細柔,玩泥巴捏陶土對居民來說更不陌生,居民用陶土捏出了心情、家園和夢想,要您漫步其中細細聆賞情長福長的媽祖長街。接著來到埔里桃米社區,特殊的濕地生態繁殖了許多種類的青蛙,這裡的民宿結合生態解說創造了更大的觀光產值,桃米人凝聚團結力,要站在最親近的土地上,展現創新的農村風貌。
2013-11-20
台灣的原生食蟲植物主要有兩種不同的捕蟲方式,第一種是用線毛分泌黏液來捕食蟲類,其靠線毛來分泌具有高糖分的黏液吸引昆蟲,當昆蟲上鉤則利用酵素分解獵物。而另一種是生長在水中或潮濕地帶的狸藻科植物,當獵物觸碰到捕蟲囊的開口的機關毛,囊口將會開啟並產生強大吸力將獵物吸入囊中,等待分解。而較為國人熟知的豬籠草及捕蠅草屬於國外引進的大型食蟲植物,對於原生的植物反而較少的認知。
2013-11-20
援中港濕地前身為一望無際的魚塭,這些魚塭是塭民向海軍承租,由於海軍二代艦基地的開發計畫,因此軍方收回土地進行重劃,並捐地50公頃給高雄市政府作為公共設施。在碧雲寺下方,有個竹林生態濕地公園可以說是在小琉球一個很特別的景點,就讓節目主持人瑋瑋就帶著觀眾朋友一起去看看吧。
2013-12-05
嘉義縣位於臺灣西南部嘉南平原的中心,海岸線22公里,朴子溪、鹽水溪沖帶有機物質入海,沿岸海水營養豐富,為海洋生物生長棲息的適當場所。此外,因為海岸平直,沿海海底平緩,外有外傘頂洲阻隔風浪,故除捕撈漁業之外,嘉義地區也非常適合養殖事業之發展。
影片中以「漁民生活體驗」為梗貫穿全片,介紹嘉義區漁會當季且希望能夠藉此推廣之虱目魚及虱目魚丸,東石漁人碼頭及魚市場和布袋港魚產品直銷中心(包含美食),景點部分則有鰲鼓濕地及船仔頭休閒藝術村;達人教室單元則介紹魚類及頭足類。
2014-05-01
大型竹蜻蜓是桃米生態村的印象,蜻蜓是桃米生態村的寶貝,一般人很難想像遭受九二一地震重創的桃米里社區,竟然靠著蜻蜓和青蛙發展成生態村,社區內有不少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生態濕地,各種蛙類齊鳴好似大自然的交響樂。親水區是水保局結合了社區環境的貼心規畫。農友們以生態為主軸,讓桃米里展現地震之後重生的風華。
2017-07-14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原本遍布著大面積的阿美族傳統水梯田,連綿在山、海之間,為東海岸獨特的文化地景,因70年代開始逐漸休耕,使自然與文化地景和諧共存的景像不復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自2010年起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並以「海稻米」作為梯田復耕之稻米品牌,提升農村生產價值和文化價值。
2017年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及復興部落水梯田辦理「2017米耙流濕地藝術季」活動。我們邀請9位國內藝術家,2位國外藝術家來到豐濱鄉港口部落、復興部落,呼應米粑流(MIPALIW,阿美族語為『互助』之意)精神,以「大地美學」、「三生型態」、「生態旅遊」為基底,水田為舞台,藝術為媒介,「互助而美好」為核心價值進行駐村創作。除了可以欣賞到精采的藝術作品之外,米耙流濕地藝術季也會舉辦「撼動稻浪音樂會」、「MISALAMA來玩市集」與「行走部落輕旅行」,在花東沿岸的部落中,以體驗藝術之姿,敘說里山倡議「社會-生態-生產」的互助關係,傳遞落實生活美學。
開幕典禮於2017年7月1日於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水梯田登場,展至2017年10月31日,民眾可自由參觀,或參加部落輕旅行活動,
更多關於2017年米把流濕地藝術季,請上官方網站:http://www.mipaliwarts.com/
或是FB 搜尋 " 米粑流濕地藝術季 "
2017-07-14
2017米粑流濕地藝術季 – 互助而後美好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原本遍布著大面積的阿美族傳統水梯田,連綿在山、海之間,為東海岸獨特的文化地景,因70年代開始逐漸休耕,使自然與文化地景和諧共存的景像不復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自2010年起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並以「海稻米」作為梯田復耕之稻米品牌,提升農村生產價值和文化價值。
2017年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及復興部落水梯田辦理「2017米耙流濕地藝術季」活動。我們邀請9位國內藝術家,2位國外藝術家來到豐濱鄉港口部落、復興部落,呼應米粑流(MIPALIW,阿美族語為『互助』之意)精神,以「大地美學」、「三生型態」、「生態旅遊」為基底,水田為舞台,藝術為媒介,「互助而美好」為核心價值進行駐村創作。除了可以欣賞到精采的藝術作品之外,米耙流濕地藝術季也會舉辦「撼動稻浪音樂會」、「MISALAMA來玩市集」與「行走部落輕旅行」,在花東沿岸的部落中,以體驗藝術之姿,敘說里山倡議「社會-生態-生產」的互助關係,傳遞落實生活美學。
開幕典禮於2017年7月1日於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水梯田登場,展至2017年10月31日,民眾可自由參觀,或參加部落輕旅行活動,
更多關於2017年米把流濕地藝術季,請上官方網站:http://mipaliwarts.com 或FACEBOOK搜尋「米粑流藝術節」
2017-07-14
2017米粑流濕地藝術季 – 互助而後美好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原本遍布著大面積的阿美族傳統水梯田,連綿在山、海之間,為東海岸獨特的文化地景,因70年代開始逐漸休耕,使自然與文化地景和諧共存的景像不復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自2010年起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並以「海稻米」作為梯田復耕之稻米品牌,提升農村生產價值和文化價值。
2017年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及復興部落水梯田辦理「2017米耙流濕地藝術季」活動。我們邀請9位國內藝術家,2位國外藝術家來到豐濱鄉港口部落、復興部落,呼應米粑流(MIPALIW,阿美族語為『互助』之意)精神,以「大地美學」、「三生型態」、「生態旅遊」為基底,水田為舞台,藝術為媒介,「互助而美好」為核心價值進行駐村創作。除了可以欣賞到精采的藝術作品之外,米耙流濕地藝術季也會舉辦「撼動稻浪音樂會」、「MISALAMA來玩市集」與「行走部落輕旅行」,在花東沿岸的部落中,以體驗藝術之姿,敘說里山倡議「社會-生態-生產」的互助關係,傳遞落實生活美學。
開幕典禮於2017年7月1日於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水梯田登場,展至2017年10月31日,民眾可自由參觀,或參加部落輕旅行活動,
更多關於2017年米把流濕地藝術季,請上官方網站:http://mipaliwarts.com 或FACEBOOK搜尋「米粑流濕地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