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search

2012-07-05
過去因為375減租條例,讓老農害怕土地一出租,就不再回到自己身邊,還好有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推出,讓老農可以好好安享天年, 地又可以有效利用,讓年輕人回流,讓老人可以退休。
2012-10-20
樹,是自然界中,壽命最長、體型最大的生物,世界上許多族群的神話傳說裡,都有一棵樹,同時幾乎都是正面、偉大、值得信賴的形象。日月潭拉魯島上的一株茄苳,是邵族的守護神,和族群共興衰,早年被漢族人惡意砍伐,族人凋零星散。如今,重新種植的茄苳被細心呵護,族群也逐漸興旺。像這樣的傳說故事,漢人社會也經常可見。
2012-10-20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這是澎湖群島給人的印象。傳統的澎湖印象裡,幾乎沒有樹木的存在。六百多年前的文獻上寫著,澎湖有草無木、土瘠不宜禾稻。大約四百年前,荷蘭人的文獻上也曾記載,一位軍官帶領水手和士兵,走遍澎湖群島,沒有看到一棵樹。
2012-10-20
澎湖「貓嶼」之命名、地形、地質環境,保護區成立宗旨、保護對象,保護區內海鳥族群種類、調查研究、現況,周遭自然生態、環境對保護區內海鳥的影響,以及保護區內海鳥棲息和遷徙之生態行為及習性等。
2012-10-20
台灣是綠色的福爾摩沙、台灣從三千多公尺的高山到海岸平原,都在鬱鬱蒼蒼的森林覆蓋之下,台灣的森林面積,仍然有兩百多萬公頃,占全島面積的58%,然而台灣的山高地陡地震頻仍,每年的颱風季節,又常有密集的大量雨水,造成不可預期的災害,要修補這些自然災害所造成的創傷,甚至避免下次的災害,都需要具備新觀念的造林工作,本集將介紹台灣海岸、平地、高山的艱辛造林過程。
2013-04-23
澎湖每年的雨量不及它的蒸發量,因此水分不足,導致植物難以生長。再加上沒有高山阻隔的這座小島,每每遇到颱風,受到狂掃後的植物更是無法存活。民國七十九年開始成立的工作隊,在澎湖當地進行造林、育苗、行道樹栽種、學校與社區綠化以及種種栽植的工作等。不同於過往的傳統方法,這次的工作隊依照澎湖當地的地形及氣候,分別栽種適合的草木,漸漸地為澎湖穿上了一件件的綠衣裳。另外,造林工作隊也設立了多座苗圃,以提供造林的苗木。不僅如此,還積極闢築水坑及蓄水池來維護造林工作,使澎湖也能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綠意盎然的島嶼。
2013-06-10
這一集的漁鄉趴趴走,我們帶大家來到了美麗的菊島-澎湖。我們除了要認識在地的箱網養殖,欣賞美麗的潮間帶生物之外,還要帶大家體驗在地最熱門最夯的-漁業體驗活動海上牧場!
2013-07-29
這次雅綺要帶大家去澎湖玩,看看這裡的人怎麼吃?怎麼玩?可是夏日炎炎,要怎麼玩的盡興又不會曬黑呢?讓影片來告訴您!
2013-07-30
菜園海上牧場是澎湖這幾年轉型很成功的休閒漁業活動,業者把原本位於近海的海上箱網養殖平台開放給遊客搭乘小舢舨前往垂釣跟餵魚,體驗澎湖漁民獨特的養殖方式,也享受跟魚群近距離接觸的樂趣。
2013-10-18
《2013生態電影節 有影秀台灣》首映片─以金門在地的觀點,來看人鱟之間關係的轉變,由洪門港漁人的生活面切入,呈現人與鱟之間的關係,並口述鱟在漁人記憶中豐饒的景象。隨著金門的發展,鱟的棲地面臨危機,人鱟關係開始有了改變;所以藉由金門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的鱟復育工作,來看鱟面臨危機之後的生機;從漁人捕撈鱟、鱟棲地破壞、村民民間推廣、官方復育等四大面向做深入探討,最後,點出經濟發展與鱟棲地保育間的兩難,是否還有另一種模式,讓人鱟雙贏。
2013-10-17
今天的外島之旅第三彈─澎湖,首先搭著遊艇開始一系列的海上體驗活動,第一站是員貝島的漁場,有個海上平台溜軟絲的活動,並不是要把牠吊起來而是要餵牠吃、跟牠玩,接下來要體驗的是定置網的捕魚,親身地體驗拉網收網的快感。接著來到無人島,這裡有個活龍攤又稱澎澎灘,因為這裡的水很舒服很適合洗澡而得名。太陽下山來享受海上平台風味餐,滿桌子的美味料理全都是一整個下午大家親手捕撈所收穫的漁貨。吃完飯後大家拿起釣竿開始夜釣小管,釣不到沒關係還可以用撈的,主辦單位可說是非常用心地在舉辦這個活動。
2013-10-17
今天節目要帶大家到南海逍遙一日遊,在去之前Heyia要帶大家去歧頭體驗一種特別的捕魚方式─抱礅。接著就要前往南海開始一系列的跳島行程,頭巾嶼生態之旅、東嶼坪野蚵新天堂、海上平台新樂園、船長的故鄉─將軍澳嶼、世界級的玄武岩島。
1 2
OPEN DATA
網站導覽
RSS
直播影音下載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