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5
過去因為375減租條例,讓老農害怕土地一出租,就不再回到自己身邊,還好有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推出,讓老農可以好好安享天年, 地又可以有效利用,讓年輕人回流,讓老人可以退休。
2012-07-05
新社鄉位於中興嶺北麓大甲溪南岸的高原上,與東勢鎮交界,是盛產葡萄、枇杷、鳳梨蜜釋迦、高接梨的水果之鄉,香菇、花卉、甜蜜桃也是這裡的農特產品。從遠處觀賞此地,整座山的大斜面,佈滿了各式各樣的果樹與花卉,景像十分壯觀。 而隨著觀光風氣的盛行,新社鄉休閒產業經營者透過他們在建築、庭園、氛圍的營造巧思,傳達出他們對生活的態度與人生哲學,將獨特的價值觀融合在經營理念並實質呈現在產品、食材上,產生了自成一格的店家形象也成就了新社「紫色故鄉‧幸福小鎮」品牌內涵與價值。 本次節目就帶著觀眾朋友搭乘新社導覽接駁車遊玩新社休閒農業園區,除了觀賞新社異國風情的美景與建築外,也實地動手參與, 來體驗田園生活的樂趣。
而隨著觀光風氣的盛行,新社鄉休閒產業經營者透過他們在建築、庭園、氛圍的營造巧思,傳達出他們對生活的態度與人生哲學,將獨特的價值觀融合在經營理念並實質呈現在產品、食材上,產生了自成一格的店家形象也成就了新社「紫色故鄉‧幸福小鎮」品牌內涵與價值。
本次節目就帶著觀眾朋友搭乘新社導覽接駁車遊玩新社休閒農業園區,除了觀賞新社異國風情的美景與建築外,也實地動手參與, 來體驗田園生活的樂趣。
2012-07-05
新社鄉位於中興嶺北麓大甲溪南岸的高原上,與東勢鎮交界,是盛產葡萄、枇杷、鳳梨蜜釋迦、高接梨的水果之鄉,香菇、花卉、甜蜜桃也是這裡的農特產品。從遠處觀賞此地,整座山的大斜面,佈滿了各式各樣的果樹與花卉,景像十分壯觀。 而隨著觀光風氣的盛行,新社鄉休閒產業經營者透過他們在建築、庭園、氛圍的營造巧思,傳達出他們對生活的態度與人生哲學,將獨特的價值觀融合在經營理念並實質呈現在產品、食材上,產生了自成一格的店家形象也成就了新社「紫色故鄉‧幸福小鎮」品牌內涵與價值。 本次節目就帶著觀眾朋友搭乘新社導覽接駁車遊玩新社休閒農業園區,除了觀賞新社異國風情的美景與建築外,也實地動手參與, 來體驗田園生活的樂趣。
而隨著觀光風氣的盛行,新社鄉休閒產業經營者透過他們在建築、庭園、氛圍的營造巧思,傳達出他們對生活的態度與人生哲學,將獨特的價值觀融合在經營理念並實質呈現在產品、食材上,產生了自成一格的店家形象也成就了新社「紫色故鄉‧幸福小鎮」品牌內涵與價值。
本次節目就帶著觀眾朋友搭乘新社導覽接駁車遊玩新社休閒農業園區,除了觀賞新社異國風情的美景與建築外,也實地動手參與, 來體驗田園生活的樂趣。
2012-09-19
優質與安全的農業生產,是台灣非常重要的農業發展政策,有機農產品也成為國人,最需要的民生消費選擇,水稻栽培屬於高科技栽培著重栽培技術認知,栽培地點選擇.品種選擇.整地作業.育苗技術.插秧作業.有機質肥料施用.雜草防除.灌排水管理.福壽螺防除.病蟲害防除.收穫及調製要點說明。
2012-09-19
作物健康管理為「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農業政策之發展方向之一;作物健康管理的目標是採行種種研發科技管理農田,保育自然資源並減少化學物質施用,避免對人體健康與環境之危害,並確保農產品安全與和諧之環境。
2012-09-19
農業試驗所為全國唯一具有菇類研究之政府單位,在洋菇外銷時代,曾協助我國榮獲洋菇王國美名,而後協助推動我發香菇與金針菇產業蓬勃發展,近年由本所研發選育的杏鮑菇,不但家喻戶曉廣受大眾歡迎,年產量超過1000公噸,年產值超過新台幣8億元以上。
2012-09-19
因應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安全農業,生產無農藥殘留的農產品,保障國人飲食安全,農業試驗所開發各種「非農藥防治資材」,包括「天然物質」、「中草藥抽出物」及「利用天敵與微生物進行生物防治」等,以減少農藥的使用,其中「亞磷酸」、「乳化葵花油」、「農皂」及「利用草蛉生物防治」等技術經技轉後逐漸被農友使用,以下為各位逐一介紹各種非農藥防治資材的製作及應用。
2012-09-19
本集介紹如何前往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地理位置、四季特色介紹,是夏日避暑渡假理想選擇。以及大雪山林相特色分佈、森林植物的多樣景致、步道沿途景觀、賞鳥活動、登山健行、植物生態、森林浴等活動介紹。大雪山伐木的歷史及當時工作的狀況以及天池美景與形成原因,四季景觀特色。
2012-09-19
本集介紹如何前往鳶嘴山步道,及步道沿線路標、繩索、休息涼亭、攬勝平台等設施、植被、林相、動植物等。
2012-10-20
本集介紹前往八仙山森林步道、地名由來、範圍、海拔、氣象、交通、食宿、景觀、林場簡介、舊時林場遺跡、伐木機具等周邊景觀。
2012-10-20
本集介紹如何前往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地理位置、範圍、環境、森林火災的預防與注意事項、防火樹種如:木荷、青岡櫟、楊梅等,及桃山瀑布等周邊景觀。
2012-10-20
大約從1960年代開始,美國的戶外活動者感受到人類進行的戶外活動,對環境造成的衝擊,於是在親近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兩難之間,發展出無痕旅行的概念。到1980年代,美國政府的土地管理單位、林業署、學者、保育團體、戶外活動團體和戶外用品廠商落實無痕旅遊概念,共同推動「負責任的品質旅遊」,開始教導民眾,進行戶外活動時,對待環境的正確觀念。台灣的環境教育者早年提出只留足痕、只取鏡頭的呼籲,也是同樣理念下的產物。林務局在2001年開始推動全國步道系統建置計畫,無痕旅遊的概念也被考慮在內,2006年,通過票選,將國外簡稱為LNT〝Leave no trace〞,的概念,定名為「無痕山林」,台灣戶外活動於是進入新的進化階段。從2007年開始,林務局就引進美國國家戶外領導學校NOLS,以及無痕山林戶外倫理中心的課程標準,在台灣培訓高階教師,透過高階教師再培訓出種子教師,逐步影響台灣從事戶外活動的態度和行為。2009年歲末,有一群人正往山林裡去,在覆雪的白色山頭和滿地紅榨楓落葉的陪伴之下,來到海拔兩千多公尺的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身體力行、學習如何落實和傳遞無痕山林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