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search

2013-06-11
介紹國內海水蝦類養殖地區、品種、型態、特徵、繁殖技術、養成、養殖場管理、收穫。
2013-06-11
虱目魚在台已有三百多年養殖歷史,本片說明虱目魚的人工繁殖技術、生態特徵、種魚培育、孵化、魚苗飼養、養成、養殖方式、養殖管理、展望,讓人一窺虱目魚的養殖生活。
2013-06-11
農村再生計畫,是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就要把它拿掉。
2013-06-14
莿桐的天氣、土壤跟氣候,都是最適合楊桃生長的好環境!加上我們辛勤的培育,以及使用有機肥料的堅持,每年到了中秋節以後,才有比臉還大、甜度10度以上,在欉黃的楊桃可以吃喔,你那裡,天氣好嗎?有空的話,要來這裡坐坐阿。
2013-06-14
莿桐,一個濁水溪畔的小鄉鎮,在清朝,它曾經莿桐叢生,在日治時代,它曾經產過貢米,經過了先民代代駢手胝足的努力,經營傳承至今,稻米、楊桃、空心菜、大蒜、玉女蕃茄、向日葵花海….莿桐的富足與多彩,有讓人感到目不暇給的美麗。
2013-06-14
莿桐的美麗,彩繪稻田,阡陌交錯,經典好米,家鄉美味,向日葵,朝著太陽的方向,花海,迎風搖曳的悸動,結實纍纍,金黃欲滴,軟枝套袋,香甜多汁,蕃茄紅了,農民的嘴角笑意漾了蕃茄熟了,蝴蝶跟蜜蜂也跟著著迷了。
2013-06-15
古道簡介:「浸水營」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光緒20年(西元1895)的(鳳山縣採訪冊)。地如其名,浸水營位於冬夏季風氣輻合帶,是台灣第二大降雨區,終年氣候潮濕,濃霧深鎖。從屏東紡寮鄉至台東大武鄉,浸水營古道全程約47公哩,橫越中央山脈最南端,在清代開鑿的東西交通要道中,使用率最高。從500年前卑南王掌管此地,阿美族、平埔族、荷蘭人、漢人、日人,再此交織出一頁豐富的台灣史。豐富多樣動植物資源:浸水營古道沿著大漢山及姑仔崙山山腹蜿蜒構築而成。在植物學上,大武、姑仔崙山、大漢山以南地區,屬於廣義的恆春半島,在東北、西南季風與地理環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南台灣重要的植物地理區。此地植物種類繁多,頗受植物界重視。古道即穿越了本區最精華的楠儲林及楠榕林。
2013-06-15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爭艷館A區-「森活萬象」展示項目 每年年底時會有成千上萬的蝴蝶至台灣南部十幾個小森林越冬,紫斑蝶就是其中一種蝴蝶。近年來發現蝴蝶數量逐漸減少,可能因人為開發之關係影響棲地,也可能因環境劣化的關係,目前我們尚不瞭解,故透過遠端監測設備,利用無人為干擾之方式來瞭解紫斑蝶越冬的棲息環境特性,將收集到的資料進一步地分析,從中瞭解紫斑蝶喜歡的環境特性,如此一來,我們就能發掘更多潛在的紫蝶幽谷,營造、復育紫斑蝶的越冬棲地。
2013-06-15
我們看到莫拉克風災中受創的社區,居民是如何擦乾眼淚,重新站穩腳再造家園,人心是一切建設的根本,只有人的再生,曾能帶動環境的改變,在重建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感動人心的故事,或許在患難中,真性情特別容易流露,那股真性情也成為家園再造的重要力量。
2013-06-15
我們看到莫拉克風災中受創的社區,居民是如何擦乾眼淚,重新站穩腳再造家園,人心是一切建設的根本,只有人的再生,曾能帶動環境的改變,在重建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感動人心的故事,或許在患難中,真性情特別容易流露,那股真性情也成為家園再造的重要力量。
2013-06-17
黑冠麻鷺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目前因為數量稀少,而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大多數的鷺科鳥類都是群居生活,而且以魚蝦當作主要的食物來源。所以他們大多生活在溪流,水塘或海邊。但是黑冠麻鷺則是生活在森林的底層,靠啄食蚯蚓為主要的食物。他們喜歡單獨在茂密的樹林底下活動,是一種在林間覓食的鷺科鳥類。此影片中介紹了黑冠麻鷺的外型,生活型態,分布地區以及捕捉食物的姿態。另外保育黑冠麻鷺的工作人員也在其中一隻的棲息處旁邊,設立了觀察站,不分日夜的紀錄他的生活直至他孕育了新生命。然而黑冠麻鷺的幼鳥夭折率極高,加上他們賴以生存的低海拔樹林,已經被人類大量開發利用,使得他們生活空間劇減。近年來,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致力於黑冠麻鷺的研究,就是希望能多了解這種神秘鳥類的需求並加以保護。
2013-06-17
世界上的水雉科鳥類共有八種,在台灣出現過的只有一種,以台灣南部的台南及高雄較容易發現,但數量不多。民國78年,政府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將水雉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水雉的外型特色是擁有較長的腳趾,因此可以在浮葉植物的葉面上來去自如。水雉主要覓食水生昆蟲,無脊椎動物以及水生植物的內芽等。他們的繁殖行為和大多數的鳥類不同,他們由公鳥負責孵蛋,以及保護雛鳥的工作。過著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庭生活。若棲息地比較大時,還會有一妻多夫的組合。水雉的巢主要建築在菱角葉面上,以植物的莖葉堆積而成。他們常利用築巢期間進行交配,交配時間大多在傍晚時刻。水雉的蛋成梨形,大約需要21天的孵化。他們的雛鳥和小雞一樣,屬於早熟性,在破殼數小時以後即可在鳥爸爸的帶領下四處活動覓食。但因為台灣位於水雉分布的邊緣地帶,加上近年來台灣建設的開發,導致水雉棲息地日漸減少。目前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保育人員正積極從事水雉的生態研究,希望能對水雉的保育提供更多資料,並且為水雉及其他生物留一條生路。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OPEN DATA
網站導覽
RSS
直播影音下載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