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1
自民國68年開始,推出加工用之菜頭,其品種最重可以高達10公斤以上,生長期為3個月-100天,一份地可約採收10-12桶,採收後的菜頭以加工為主,在布袋,總共有約30間左右的加工站,農夫會將菜頭載至加工站,並執行清洗、材切、醃鹽、曝曬,等流程重複三至四次,並與嘉義農專技術合作,產出更多蘿蔔的加工製品。
2014-07-01
小王半年前還是清潔隊員,參加政府相關課程的培訓後,擔任動物收容所管理員的工作,負責動物收容所裡流浪犬的照料管理,也因緣際會的認識來收容所領養小狗而成為義工的阿芬。在他們之間所發生的當然不會是時下的愛情劇,而是一種對於流浪犬共同的愛與尊重。本片藉由模擬記錄片手法,真實記錄在動物收容所裡的工作情形,一方面除了希望將動物收容所進步的情形與大眾分享,另方面也是希望傳達一個訊息-愛牠,就不要拋棄牠。
2014-07-01
小王半年前還是清潔隊員,參加政府相關課程的培訓後,擔任動物收容所管理員的工作,負責動物收容所裡流浪犬的照料管理,也因緣際會的認識來收容所領養小狗而成為義工的阿芬。在他們之間所發生的當然不會是時下的愛情劇,而是一種對於流浪犬共同的愛與尊重。本片藉由模擬記錄片手法,真實記錄在動物收容所裡的工作情形,一方面除了希望將動物收容所進步的情形與大眾分享,另方面也是希望傳達一個訊息-愛牠,就不要拋棄牠。
2014-07-01
小王半年前還是清潔隊員,參加政府相關課程的培訓後,擔任動物收容所管理員的工作,負責動物收容所裡流浪犬的照料管理,也因緣際會的認識來收容所領養小狗而成為義工的阿芬。在他們之間所發生的當然不會是時下的愛情劇,而是一種對於流浪犬共同的愛與尊重。本片藉由模擬記錄片手法,真實記錄在動物收容所裡的工作情形,一方面除了希望將動物收容所進步的情形與大眾分享,另方面也是希望傳達一個訊息-愛牠,就不要拋棄牠。
2014-07-01
夢想,從培根開始,因此我們願意當個快樂的傻瓜,伸出培根的雙手讓我們一起走向幸福,讓灰暗的社區得以再生,因為深根的感情,所以認同。培根,從人心做起,改變,讓這裡有了願景;熱情,看見無限希望,生活一腳一步優化;幸福一點一滴累積。夢想,是無限可能的起點。
2014-09-09
「輔導農會經濟事業創辦與發展計畫」主要為由農會提出申請並擬定計畫書,對於農會擬定事業改善計畫或創新事業計畫,經審查後擇優給予輔導與協助,有多家農會在本計畫協助下改進自有產品,增進經濟業務發展,為使一般社會大眾了解農會的創新與進步,特辦理本成果發表會。
2014-09-09
橙腹樹蛙成雙對,利嘉林道生態豐,阿里山中山椒魚,冰河嬌客今得見,官田水池菱角鳥,復育成功南台灣。《更多精彩內容就在「農業虛擬博物館 http://video.coa.gov.tw」系列長片-繽紛台灣再發現專區》
2014-10-28
農委會開始辦理電腦合法農業機器免繳稅金加油作業,辦理過後農民可不需再到公所拿油單,只要身分證和農業機械使用證即可,另設有專線和卡方便平台可供農友詢問使用。
2014-10-28
透過訪問現行年輕農民鼓勵青年回來從事農業,農委會提供低利貸款和多項補貼,以及免費的檢查,成就青年築夢從農。
2014-10-28
2009年的夏天,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西南部災情尤其慘重,造成三十億美元的損失,但台灣將危機變成轉機,政府迅速成立高層級的重建會,台灣的農民、科學家、飛行員、工程師一起進行災後重建復原工作。面對極端氣候可能帶來的災難也讓政府從消極防守到積極預防,莫拉克讓台灣改變對環境的想法,也提供全球人類面對未來極端氣候的重要啟示,思考如何以環保而永續的方式與自然共存。
2014-10-28
本片藉由一台灣鈍頭蛇「小呆」的成長紀錄介紹台灣鈍頭蛇與其主食蝸牛的生態習性。台灣鈍頭蛇屬無毒性蛇類,為方便捕食螺殼方向占大多數的右旋型蝸牛,下顎特化成不對稱形式,右下顎牙齒數量大於左下顎,演化成右撇子掠食者,卻也使得左旋型蝸牛存活率增高,演化出左旋型蝸牛種類。微鈍的吻端及內凹的上唇,是鈍頭蛇名稱的由來,經過研究團隊長時間的觀察,台灣有三種鈍頭蛇,分別是分布於台灣中海拔山區的台灣鈍頭蛇,分布於中南部及東部中海拔山區的駒井氏鈍頭蛇,以及北部中低海拔山區的未命名新種鈍頭蛇。而其主食蝸牛,祖先來自海洋,約三億多年前隨著植物腳步登陸,牠們分別來自不同祖先,在不同時間登陸,屬於不同分類群,螺殼分左旋型及右旋型,右旋型雖占多數,因鈍頭蛇捕食的關係,左旋型蝸牛卻仍占相當比例。
2014-11-24
阿里山的林業發展早在荷蘭人佔據時期前後及清朝統治時期就已經有開發的痕跡,然而直到日據時期時,才有較具規模的經營。當時,為發展林業目的,而創建阿里山森林鐵路,至今已有100年的歷史。當時投下的人力、物力、財力眾多,加上技術方面之難度,曾被專家視為瘋狂舉動。然而現在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已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山鐵路之一,本線全長雖僅71.4公里,卻從平地爬升到海拔2274公尺,分別經歷熱、暖、溫三個林帶,沿途美景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