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7
苗栗公館-紅棗專業生產區,有位棗農,其原先只是單純在台北上班的上班族,會在公館買下一小方土地耕種成為棗農,最大動機是為了她的愛犬Mia。因為Mia罹患了青光眼而失去一眼視力,為了讓Mia可以在自然無負擔的環境下快樂成長,經過半年的尋覓,她在苗栗縣公館鄉找到了心目中的桃花源。
2018-09-14
加入農業保險 農民也能享有一份安心的保障
靠天吃飯的農漁產業,面臨全球暖化造成氣候劇烈變遷,農委會遂於2015年試辦農作物天然災害保險,藉由保險分散農業經營風險。42歲的余振良加入農業保險後,在去年第二期水稻因氣候導致稻米減產,本應血本無歸,卻因保險,而獲得了20多萬的補助,讓他大感慶幸,也因為這份保險讓他的農業生活多了一份令人安心的保障。
2018-09-21
臺東鹿野永安社區,一同了解廖中勳及一群志工共同成立的商店,以義賣二手物資為主,也是農村產業活化的成果之一,同時也推動茶葉文化,積極推動農業再生,吸引青年返鄉傳承家業。
在距離永安社區另一位花樣年華的女孩王婉璇,其用檸檬與延續父母的有機農法,完全不噴農藥,堅持不施肥,讓作物自然生長故事,產出品質優良的檸檬,也讓她成為第二屆百大青農。
2018-09-26
雲林西螺是台灣的養雞重鎮,由青農創造出來的土雞住科技大宅,衣食住行全方為智能管理。智能雞舍提供自動監控系統,讓農夫不在雞舍也能管理,不僅能節省人力,青農將傳統養雞導入創新設備,增設器材投入雞精等加工食品,也配合農委會推動智慧農業4.0家禽產業計畫,採用平飼飼養,少量養殖也讓雞隻有更自由的空間,產出更優質的有機雞蛋。
2018-10-03
桃園市青農們成立全臺第一間農機互助合作社,社員們分別種植不同作物,共有十數台農機。
41歲的吳成富說,農業不是單打獨鬥的產業,必須群策群力,希望對農業有興趣的年輕人,可以一起來打拼,寫出農業新生命!
2018-10-08
望著父親年邁的背影,決定返鄉工作,友善養殖虱目魚,把魚塭變大海的黃國良,創造物種多樣性,讓魚塭環境更接近大自然,使用智能化魚塭系統,聰明養殖。
投入大筆資金蓋加工廠,並申請英國零售商協會認證標準,讓水產透過精緻加工,有更好的行銷通路,更連續兩年獲得臺灣最高榮譽海宴水產精品獎項,帶領台南虱目魚走向世界發光發熱。
2018-10-08
親自種植桑葚、牧草,39歲的鹿農李永欽,帶領全家養出一頭頭健康的鹿隻。
對待每頭鹿都如同親生孩子般付出,除了天天紀錄每頭鹿的情況,利用農委會青農返鄉貸款,擴充養殖數量並改善鹿寮環境,讓鹿群獲得更好的生長條件。
2018-10-15
新北市貢寮里山擁有層層疊疊的水梯田,青農回鄉當農二代,用雙手與汗水守護這塊大地。其採用友善耕作方式種植稻米,並配合農委會林務局的水梯田濕地復育計畫,連接水田的森林及溪流復育,讓多種洄游魚蝦有乾淨的棲地,營造超過600種生物的家園,為故鄉環境盡心盡力。
2018-10-19
青農圓夢的故事,其引進泰國獅頭金魚自行配種繁殖。2017年帶著10尾自創品牌魚種「怡展獅」獅頭金魚赴泰國比賽,創下台灣本土培育觀賞金魚並以自有品牌得獎首例,成功的背後也走過一段辛酸的過程,讓我們一同回首辛苦打拚的足跡。
2018-10-19
由搖滾音樂變身雞農,屏東縣青農運用兩段式的飼養法,創造無毒無害養雞環境,且將販售的肉品獲得產銷履歷,並且打通通路,另外也讓您了解顧好農場,也可以保有夢想,農樂相挺,互相成就!
2018-10-29
本集樂田誌來告訴大家,農民的故事,其繼承父母的小豬舍,從傳統飼養到人工授精如何努力轉變,也讓豬隻維持一定的供貨量。另外孜孜不倦的他,更申請農委會沼氣發電補助計劃,利用沼氣發電做綠色能源,與農委會攜手讓傳統養豬產業創造綠能經濟,永續經營台灣這片寶島。
2018-11-05
本影音介紹農民其原本在嘉義市從事採購的她,10年前從回到丈夫的深山故鄉─新美部落共同打理祖傳的苦茶園,入園工作後特別在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學習種植及品茶,推廣在地產業。秉承著珍惜臺灣土地的資源,夫妻倆結合在地農民,成立苦茶油產銷班,用農委會補助的榨油機自產自銷,更在食安風暴後,讓在地苦茶油每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打破銷售無路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