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1
原產非洲赤道附近,由中亞細亞傳至大陸西域,因而稱為西瓜,爾後在18世紀由大陸引進栽培,並在農業專家的研究下,台灣西瓜可說是清甜爽口,鮮嫩多汁,成為台灣重要的特產之一,為葫蘆科一年蔓性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喜歡高溫乾燥的氣候,生長環境以日照長、濕度低、雨量稀少為佳,西瓜品種很多,除了以大小區分外,還可以形狀來區分,一般常見的大西瓜,以紅色果肉品中的富寶品系最為常見,而在黃色果肉品種中以小玉金蘭等最為常見,產地以雲林、台南、彰化、花蓮、桃園、苗栗、屏東等地區為主,產期自每年的三月起,隨著季節的變化,從南漸漸的北移。種子發芽的適當溫度為25-30度,莖葉發育的適當溫度為25度以上,果實發育和成熟的適當溫度為30度左右,因排水性不高,故應選擇砂質地土壤來栽種西瓜,適宜的土壤酸鹼度在5.5到7.0之間。
2014-07-01
柿樹科柿屬落葉果樹,喜好溫暖的氣候,主要產地年平均溫度在11-15度之間,對土壤適應性很廣,但以土層深厚、保水性強,排水良好的年壤土為最事宜,土壤PH值以6.0-6.8之間為佳,多年生落葉喬木,結果樹齡可長達數十年,為我國原生果樹之一,已有三千年栽培的歷史,台灣約在250年前由福建廣東一帶引入種植,以往栽培都屬澀柿,近年來研究單位及農有自日本成功引進栽培甜柿品種成果極佳,分為甜柿與澀柿兩種類別。
2014-07-01
台灣甘藷栽培面積僅次於水稻,是台灣第二大作物,甘藷因藷塊肉色的不同,可分為紅藷、紅山芋、黃藷、白藷等,生產期大致集中在秋裡作,主要產區集中在中南部,甘藷一般插植後5-6個月,在值株莖葉變黃,下位葉開始脫落時即可開始採收,通常先將地上部莖葉割去,將薯畦兩側犁開,再將塊根犁翻一側,此外,甘藷幼嫩的莖葉也是一種健康蔬菜,葉用甘藷的營養成份高,富含維生素A、B2、鐵、蛋白質,且價格便宜,為夏季最佳的蔬菜之一 ,因甘藷種植時雜草容易生長,故應進行除草,使土壤疏鬆,空氣良好,如此可有利塊根肥大,土壤PH值為5.2-6.7之間。
2014-07-01
屬於芸香科多年生的常綠果樹,原產於熱帶地區,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4度到34度,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廣,從粘重到極砂質的壤土,階適合栽種,但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土壤PH值以5.5至6.5間的酸性壤土,最為適合栽種,大部分的柳橙多種植於山坡地,土壤多屬貧瘠、地力差,又因缺乏灌溉設施,故果農在栽培上受到種種因素限制,以致個別農戶栽培面積較小,過去果農都已經驗為主要依據,長期以慣性法施肥,導致果園長期不當施用化學肥料,結果促使土壤酸化。
2014-07-01
屬薔薇科草本植物喜歡冷涼氣候,適合生育的溫度為18-22度當溫度超過25度時,則花芽不易形成而不開花,草莓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廣,從砂質壤土到壤土皆可種植再以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且排水、通氣良好的砂質壤土為最佳,土壤PH值以5.7至6.5之間為酸性土壤最為適宜,育苗期為每年的五月初到九月底,均採健康苗或走莖苗方式育苗,並在九月底至十月初定植,之後需馬上澆水,使根部與土壤充分接觸而提高成活率,定植後30至45天師用43號複合肥料400公斤、含氮磷鉀各60公斤、氧化鎂16公斤,施於株間,施肥後隨即覆蓋PE布。
2014-07-01
探討穀倉建築歷史沿革藉以瞭解穀倉文化並提供相關研究單位參考。
2014-07-01
臺灣漁業近百年來轉變甚大,從早期的海洋漁業以簡易竹筏、石滬或牽罟捕魚,演變至今遠洋漁船已配有先進設備,航跡遍及各大洋;早期的養殖漁業,主要以粗放式養殖虱目魚、草魚等少數魚種,經技術提昇,現今養殖種類已朝多樣化及高經濟發展。 本片藉由虛擬的漁村小人物動人故事,回顧臺灣海洋及養殖漁業近一百年來發展的足跡,透過鏡頭,讓我們一窺漁民如何面對挑戰、力拼突破,展現不凡的智慧與創新,打造遍及世界三大洋的遠洋船隊及擁用高技術的養殖王國。
2014-07-01
推肥製作的重點為:場地的篩選以及安排、有機材料的選擇以及調配、將材料集中發酵、翻堆處理,當所有肥料處理程序完成之後,堆肥的材料溫度會下降至50度,此時就接近完成階段,品質會漸漸穩定,之後要注意降低堆肥高度讓水份蒸發,肥料材質變成黑色、較鬆散狀,另外,好的肥料是毫無異味,確有一股淡淡的土味,故以肥料的外觀即可判斷品質的好壞。
2014-07-01
本片敘事邏輯以時間、空間交錯方式呈現,連結農田水利史上重要工程與人物,並導入情感元素,期待社會更瞭解臺灣農田水利的發展軌跡與成就。 本片之段落結構以時序區分為「原住民族取水智慧及荷蘭人貯水引灌」、「閩南人、客家人來台發展」、「日本人在台開發貢獻」、「二次大戰後農田水利建設與發展」及「省思與展望」等階段,分別描述當時與農業發展及生活息息相關之重要農田水利建設、在地水圳文化及小人物默默付出感人故事,引領觀眾瞭解農田水利角色地位、成就與認同農田水利價值。
2014-07-01
本片呈現臺灣百年來畜牧業經歷的轉變,傳達畜牧產業歷史的演替及其獨特性文化,並以產值最高之毛豬產業與最具本土特色的養鴨產業為主軸,演繹出臺灣牧業百年風華。此外,本紀錄片亦突顯及追憶農業前輩們對臺灣畜牧產業發展的貢獻,以感人的故事引領民眾瞭解畜牧產業發展歷程。
2014-07-01
介紹本省主要牧草之生產以及如何飼養於乳牛與調製過程。
2014-07-01
龍眼適合在攝氏23-25度之間生長,在每年七月-九月的時間為盛產期,約能採收2300公噸,因生果效用不高也不易保存,故果農會將龍眼製成龍眼乾,烘烤完的龍眼會再進行剝殼程序,3公斤的龍眼生果能製造約1公斤的龍眼乾,其製作方法有:較高價的古早燥窯法,以及現代的機械化柴油烘烤加工。